上海加快打造城市數據樞紐 助推“一網通辦”“一網統管”
昨天,在市政府辦公廳和市市場監管局共同推進下,上海市公共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簡稱“標委會”)正式成立,標志著上海公共數據治理進入了標準化、專業化發展新階段。
去年,上海編制了1萬多條數據目錄,歸集上百億條公共數據。“總量非常可觀,但有的數據比較亂,既影響數據質量,也制約了公共數據的進一步應用。”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劉迎風說。
上海市公共數據標委會將通過專業化的機構和規范化的機制,圍繞“采集、歸集、治理、應用、安全、運營”的數據全生命周期,規劃標準體系、開展標準研制,加速推進公共數據標準化,打破部門“數據孤島”,實現互聯互通,從而推動政務服務從“群眾跑腿”向“數據跑路”轉變,并打造城市數據樞紐,構建公共數據服務生態體系。
普通市民如何受益于公共數據服務生態體系?目前,上海已接入電子證照237類,歸集證照8000多萬張,上路碰到執法檢查時可出示電子駕駛證,辦理酒店入住登記可亮出電子身份證。未來,電子證照也將在長三角地區互認共享,打通三省一市政務服務APP電子亮證互認通道。
公共數據的標準化、精準化應用,也有助于城市精細化管理。在上海城市應急處置方面,上海市防汛防臺指揮系統匯聚了氣象、水文、海洋等十多個部門的各類防汛信息,通過在數據歸集、數據治理、數據應用等多個方面的統一標準,整合出一個完整數據共享平臺。如在臺風天氣下立交積水深度達到25厘米,系統將信息同步推送給公安、路政、排水等部門,封閉下立交作業、交警現場指揮、就近調度資源進行現場支援搶險等舉措,都將從應急預案中自動彈出并實施。同時,道路積水信息也將第一時間通過上海發布、市民云、高德地圖等互聯網移動平臺向社會同步發布,提醒市民主動避險。
據悉,上海市公共數據標委會秘書處設在市大數據中心,近期重點推進全市公共數據治理、共享開放及分析應用的標準制定和實施,夯實“一網通辦”“一網統管”建設基礎。
- 上一篇:強化民主監督職能助力破解民生難題 為人民滿意的城市貢獻“政協 2020/1/13
- 下一篇:“令人驚嘆的上海速度”背后——上海營商環境“特斯拉樣本”調查 2020/1/8